【顺时养生堂】小暑节气,养生牢记“三宜”“三忌”
范铁兵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综合科副主任医师
中国药膳研究会理事
先后拜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全国首届名中医
推崇“脾胃学说”从脾胃入手调治百病
发表期刊论文50余篇,报刊文章20余篇
主编专著2部、副主编1部、参编专著7部
参与省部级、院级课题4项
起草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1项
01“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小暑节气将至
此时北京天气变化多端
连续高温闷热叠加频繁降雨
空气湿度居高不下
天地犹如一个巨大的蒸笼
热浪裹挟着湿气扑面而来
让人闷热难耐
此时湿热交织,阳邪肆虐
人体腠理大开,汗液外泄
稍有不慎便易陷入
困倦乏力、食欲不振
心烦气躁、夜卧不安
的“夏季综合征”
我院特邀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范铁兵教授指出:“盛夏人体阳气外浮于表,内里相对虚寒。若过度贪凉饮冷、作息失序,极易导致‘外热内寒’、湿邪困脾,为健康埋下隐患。”想要安然度伏天,关键在于顺应天时,科学调养。范铁兵教授特别献上一份小暑养生“三宜”“三忌”秘诀。
02小暑养生“三宜三忌”
小暑时节,湿邪最易困阻脾胃,是腹胀、腹泻等消化问题的高发期。范铁兵教授在接诊中发现,此类患者多有嗜食生冷、油腻的习惯。因此,饮食调理的核心原则在于清淡易消化,以健脾利湿、益气生津为目标,饮食上尤其要注意下边这“三宜”“三忌”。
“三宜”食材:
1.瓜类清热:冬瓜、丝瓜、黄瓜、苦瓜,清热利湿。
2.豆类健脾:绿豆、赤小豆、白扁豆,可煮粥或汤。
3.酸味生津:乌梅、山楂、柠檬、番茄,生津止渴,开胃消食。
“三忌”要点:
1.忌肥甘厚腻:减少油腻、烧烤、辛辣刺激食物,减轻脾胃负担。
2.忌过食生冷:冰镇饮料、冰淇淋等易损伤脾阳,导致内生寒湿,引起腹痛腹泻。
3.忌过度进补:暑湿当令,不宜盲目大补,避免“火上浇油”。
同时范铁兵教授强调,天气越热,越要喝温水,尤其要避免饭后立即食用冷饮,以免重伤脾胃阳气。范铁兵教授和大家分享一个药食同源的小暑食疗方,大家可以在家里尝试一下~
03专家推荐小暑养生食疗方
冬瓜薏米老鸭汤
【材料】:冬瓜(带皮)500克,薏米30克,芡实20克,老鸭半只(或鸭块),生姜3片。
【做法】:鸭肉焯水后与薏米、芡实、姜片同煲1小时,加入冬瓜块再煲30分钟至软烂,加少许盐调味。
【功效】:清热利湿,健脾益气,滋阴养胃。适合小暑节气普遍人群食用(阳虚便溏者薏米可减量或炒用)。
小暑虽热,亦是万物繁茂、阳气旺盛之时。北京和平中西医结合医院提醒您:科学养生,顾护正气,把握“春夏养阳”之机,安然度夏,为秋冬健康筑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