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峰

医生简介
医学博士
著名微创脊柱外科专家
中国微创脊柱外科领域的开拓者与领军人物之一
原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
个人简介
张西峰教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脊柱骨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并担任北京和平中西医结合医院微创脊柱外科专家。自1986年从事骨科临床工作以来,已积累近四十年的丰富经验。1994年攻读获解放军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并留院工作,师从著名骨科专家朱盛修教授与张伯勋教授,并得到卢世璧院士和王继芳教授的悉心指导。1997年获得骨科学博士学位。1998年专注于微创脊柱外科专业,多年深耕逐步掌握脊柱疾病治疗核心规律,在微创治疗方法上持续突破创新。2002年301医院骨科按照亚专科分科,开始从事脊柱外科专业。 开始进行脊柱结核、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感染、脊柱肿瘤的微创治疗实践,提出了脊柱结核和脊柱退行性疾病系列的微创治疗理论、概念和方法。
临床诊疗特色
擅长在局部麻醉下,应用单通道脊柱内镜微创技术,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各类复杂脊柱疾病及退行性脊柱疾病。其核心诊疗特点为:推崇“非融合”理念,绝大多数脊柱疾病患者均可接受微创手术,无需内固定;同时该技术也满足了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无法耐受全身麻醉患者的医疗需求。手术仅为单一切口,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多数患者术后即可下地活动。
擅长领域
自2002年专注脊柱外科领域以来,在复杂脊柱疾病的诊治方面具备深厚造诣,尤其擅长涵盖各类脊柱疾病的微创治疗,包括:各种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脊柱侧弯、腰椎管狭窄、退行性腰椎滑脱、脊柱结核、脊柱感染、脊柱原发与转移肿瘤、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等疾病的内镜及微创治疗,并在脊柱疑难病诊治方面经验丰富。
具体如下所示:
1. 腰椎间盘突出(游离型、突出钙化、间盘脱垂)
2. 椎管狭窄(中央椎管狭窄、神经根管狭窄、多节段椎管狭窄、硬膜外脂肪增多症)
3. 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OPLL)
4. 退行性腰椎滑脱
5. 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OPLL)
6. 胸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骨化)、胸椎间盘突出
7. 开放手术翻修:邻椎病、同节段再手术、首次手术效果不佳
8. 疑难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微创治疗:脊柱结核、脊柱感染性疾病、脊柱原发肿瘤和转移瘤、脊柱侧弯、脊柱骨折、脊柱骨质疏松压缩骨折,以及各类疑难脊柱退行性疾病。
张西峰教授具体治疗细节展示:
1、针对颈椎病:颈椎病发病位置特殊且偏高,一旦发生病变,手术风险相对更高,因此对术者的临床经验提出了严苛要求。
采用后路局部麻醉方式,通过建立微小通道直达病灶进行处理。术中无需植骨连接与融合固定,全程使用自主研发且拥有专利设计的磨钻清除病灶,大幅提升了手术安全性与操作效率。该技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均有显著治疗效果,尤其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诊疗中优势突出——我们已在国际上率先发表相关学术文章,为该领域技术发展指明方向。
同时,局部麻醉的术式选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它让众多心肺功能不全、无法耐受全身麻醉的患者,也能顺利接受微创手术治疗,进一步扩大了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受益人群范围。
2.针对腰椎间盘突出:运用微创技术,如脊柱内镜简式技术,在局麻下经微小切口,通过光学与成像系统放大手术视野,精确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解除突出组织对神经的压迫,缓解神经损伤,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害,以恢复其功能,对于患者功能保护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3.针对椎管狭窄:针对颈/腰椎管狭窄,利用微创手段解除椎管内的骨质增生、韧带肥厚等压迫因素,扩大椎管容积,为神经提供足够空间,改善患者因椎管狭窄导致的间歇性跛行、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且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降低了手术创伤与并发症风险,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4.针对手术返修领域:对于各种微创/开放手术后疗效不佳需要返修的患者,能够准确分析初次手术效果不佳的原因,制定有效的二次治疗方案。无论是因初次手术减压不彻底、内固定问题,还是出现新的病变等情况,在尽可能减少再次创伤的基础上,解决患者的病痛,最大程度恢复脊柱功能。
5.针对疑难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微创攻克:各种疑难脊柱退行性疾病,综合运用多种微创技术,如结合影像学引导下的精准定位、个性化的手术器械设计与操作技巧,针对复杂的脊柱退变情况,如多节段的腰椎退变合并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等疑难病症,制定专属的微创治疗策略,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手术风险与创伤。
专业介绍
2017年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退役后组建张西峰微创脊柱中心。目前个人完成各种脊柱手术近20000例,成为国内完成脊柱手术最多的医生之一,个人累计完成各类微创脊柱手术超10000多例,是国内完成脊柱内镜手术数量最多的专家之一。他长期致力于微创脊柱外科人才培养,定期举办培训班及实操观摩课程,迄今已培养超千名微创脊柱外科医生。
技术引进
2003 年远赴美国,师从世界微创脊柱创始人 Anthony T.Yeung 深入学习,学成后将第一代脊柱内镜技术成功引入国内;多次远赴美国、德国、加拿大、韩国等多地研修,结合大量临床实践改良优化技术,创新发明《脊柱内镜简式技术》,在国内脊柱外科领域广泛应用,推动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发展,也助力所在医院在该领域诊疗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回国后经过长期的临床应用、改良和优化,再结合我们中国传统“大道至简”的理念,开创了脊柱内镜简式技术(Zhang's Technique),遵从能保守不微创,能微创不开放的原则,始终坚持用最小的创伤解决脊柱疾病患者最大的痛苦。率先在国内引进并改良经皮内窥镜技术,成为该技术在中国脊柱外科应用的主要开创者之一。积极推动脊柱结核、退变、感染与肿瘤的微创治疗体系建设,提出多项微创治疗理论与方法。2008年,开展脊柱退行性侧弯的侧方融合手术及经皮内固定技术,获国际同行认可。
学术职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
中国医师协会脊柱微创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脊柱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顾问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微创脊柱外科学组副组长
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微创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脊柱外科学组委员
SICOT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中国部骨科专业委员会微创脊柱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脊柱疼痛微创工作组副组长
中国医药教育委员会微创工作组名誉主委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脊柱内镜学组副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微创脊柱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微创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脊柱疼痛专业委员会(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第一届脊柱内镜专业委员会(学组)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微创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脊柱结核学组委员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脊柱微创专业委员会
世界微创医学会WMIMA-CHINA脊柱内镜椎间融合联盟主席
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顾问
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微创学组委员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脊柱微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神经脊柱和疼痛专业委员会名誉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第三届脊柱内镜专业委员会(学组)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骨科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脊柱内镜学组副主任委员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微创脊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同心共筑公益基金会高原脊柱健康委员会主席
北美脊柱外科学会(NASS)会员
国际微创协会(ISASS)会员
国际脊柱内镜协会会员(ISESS)
- Member of North American Spine Society (NASS)
- Member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pine Surgery (ISASS)
- Member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ndoscopic Spine Surgery (ISESS)
突出贡献
参加和组织国内外学术活动520余次;主编、参与编写的专业书籍共计22册;
发表论文132篇。共获得11项科研奖项;创新完成微创脊柱外科新业务22项;
拥有和参与专利共计14项;在238家医院示教开展脊柱内镜简式技术手术。在最受欢迎的互联网问诊平台中,荣获9届好大夫称号。通过近千场线上及线下培训,直接、间接培养两千余名外科医生掌握脊柱内镜技术。
参编专著《脊柱疾病微创治疗与康复》《CT 定位脊柱微创手术学》《微创脊柱外科病例荟萃》(第一、二辑)《脊柱外科临床解剖学(第二版)》《脊柱感染与肿瘤微创手术病例荟萃》等二十余部。
对于脊柱外科和骨科手术入路有较深的研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2篇;
公益活动:作为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微创脊柱专家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多年来,一直积极推动微创脊柱技术的普及与公益医疗事业的发展,多次带领专家团队深入山西、广东、西藏、江苏等十多个省区市的偏远山区,开展大型义诊、学术培训和技术帮扶活动。为进一步提高脊柱微创技术水平,让基层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我国顶尖专家的优质诊疗服务。
援藏突出贡献:
多次参加“同心共铸,情暖甘孜——‘同心·共铸中国心’活动,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带到边远的高原地区
获奖荣誉
2023年人民好医生年度人物: 2023 第九届人民好医生典礼暨《2023 人民好医生跟诊记》活动中,荣获德医双馨 “2023 人民好医生年度人物”。该活动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学人文》杂志社、人民好医生组委会共同主办。
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骨科进步二等奖:获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 1998 年度骨科进步二等奖。
微创脊柱外科系列研究”医疗成果二等奖:参加并完成全军 “九五” 指令性课题 “四肢创伤救治” 中 “周围神经提取液促进周围神经和骨骼肌恢复的实验研究” 的专题研究,获 “微创脊柱外科(脊柱结核、椎间盘突出、椎间隙感染等)系列研究” 医疗成果二等奖,以及解放军总医院科学技术成果奖(市级)
“骶神经根囊肿影像学诊断及CT引导下经皮FG胶治疗研究”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十一届全军优秀电教教材二等奖,《脊柱内窥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
解放军总医院科研扶持基金:院级课题: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解放军总医院科研课题:“脊柱结核的微创治疗”(第一作者)院级课题
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特殊优势技术项目《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应用》。
科研成果
一、部分相关专著:
《脊柱疾病微创治疗与康复》
《CT定位脊柱微创手术学》
《微创脊柱外科病例荟萃》
《脊柱外科临床解剖学(第二版)》
《微创脊柱外科病例荟萃(第2辑)》
《脊柱感染与肿瘤微创手术病例荟萃》
《得了颈椎病怎么办》
《脊柱功能重建外科学》
二、部分相关主要发明专利:
参与的
纤维环缝合工具
一种新型分体式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融合术可扩张套筒装置
一种可调型脊柱内镜下椎间盘的锯性切除装置
一种可调型脊柱内镜下椎间盘的轮状切除装置
一种可调型脊柱内镜下椎间盘的往复式切除装置
一种分体式可扩张经皮脊柱内镜用椎间隙撑开套筒装置
一种脊柱内镜下可调型铲切式椎间盘及终板切除装置
一种脊柱内镜下可调型剪切式椎间盘切除装置
一种用于脊柱经皮精准靶向穿刺的三维定位装置
一种脊柱内镜下可撑开、可回收椎间融合装置
自主的
长尾自断椎弓根钉
胸腰椎通用型椎间融合装置
一种脊柱内镜用工作套管
一种新型超声骨刀刀头
一种超声骨刀刀头
一种椎间孔镜专用磨钻头
可折断式长钉尾万向空心椎弓根螺钉系统-发明专利申请
一种脊柱微创导向器
一种椎体间撑开组件和椎体间撑开器
出诊时间
医生 | 科室 | 出诊信息 | 预约挂号 |
---|---|---|---|
张西峰 | 骨科 | 周三下午 | 立即预约 |